新闻和活动

"浅谈大型ERP"系统应用后的维护

   大型一体化ERP系统的实施,本企业人员大都是辅助、协调、配合软件供应商或第三方咨询公司派驻的顾问进行实施的。因此在项目上线、实施顾问撤离之后当务之急应明确将来维护ERP系统的部门及确定维护的范围。

   绝大多数企业负责ERP实施的牵头部门为该公司的财务或IT部门,系统从实施转为维护后,大部分仍由牵头实施的部门负责维护工作。也存在由业务部门牵头实施,但验收后交由IT部门负责维护系统的情况。为分清职责,务必制定相关部门在系统中的工作、维护职责范围。职责范围必须明确:系统模块与实际业务的结合工作、ERP运行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、审计检查工作、培训工作、系统升级改进工作、基础环境的维护管理。以下就按照上述职责分类对ERP系统的维护进行详细分析。

   一、系统模块与实际业务的结合工作

   在系统实施过程中,实施顾问大多侧重产品功能的讲解和培训,再根据需求调研配置参数搭建系统。但往往忽略了系统与实际业务和工作中的衔接问题。如不尽快处理便会造成系统与实际工作脱节。以合同审批为例:ERP系统已具备了合同录入、合同审批、合同生效、合同打印的功能,但入忽略上述功能与实际工作的衔接,就会出现业务人员不清楚系统中合同应由谁录入?合同在系统中审批完毕后,应该由谁在什么时候对系统中的合同进行生效操作?财务如何依据系统中审批完的合同进行实际付款?付款后制作凭证依附什么样的审批单?依附的审批单由谁提供或打印?等等一系列问题。因此应根据本公司使用ERP的功能模块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该功能的业务应用方案,该方案建议业务执行部门提出。

   二、ERP运行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

   "国有国规,家有家规","无规无矩,不成方圆",都说明了制度的重要性。而ERP这么复杂的项目,制度更加显得重要了。完成上一步系统模块与实际业务的结合方案之后,应尽早将方案中内容完善入制度中。制度重点规定操作规范,但又应与操作指南区分,操作指南侧重的是对系统的操作,而ERP运行管理规定更多的是规范系统中流转的业务。如明确:单据的上报岗位、单据的上报时间、单据的审批期限、单据的流转环节,成本的拆分原则、基础数据的维护部门、用户权限的确认过程、审批流程的确认过程、需求的确认过程等等。

   三、审计检查工作

   完成了"有法可依",接下来便应做到"违法必究"。成立ERP系统检查小组,小组成员应覆盖所有应用系统的部门。检查过程应重点针对规定的操作规范进行检查,检查结果定期进行公示或与公司的绩效考核挂钩。为系统持续发挥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
   四、培训工作

   相关人员培训是ERP系统建设中极其重要的部分。ERP系统的人员培训对象包括三种一是技术人员,即ERP系统中负责系统建设、运行和维护的技术人员;二是使用人员,即企业中的各级工作人员;三是管理人员,即企业中负责ERP系统建设的决策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。

   "技术人员"需要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ERP系统的平台建设、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、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、信息安全管理等;使用人员需要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与ERP的基本知识和概念、计算机的知识和使用、办公软件的使用、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等等,"管理人员"需要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的一般知识,企业流程优化的基础理论,其他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业务知识和行业的工作标准,以及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动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   五、系统升级改进工作

   使用过程中ERP系统BUG的出现,公司管理思路的变化,新需求的提出,各种环境、条件的影响导致ERP系统必将不断进行升级改进工作。升级改进分为需求收集、需求确定、需求提交、升级测试、升级操作培训、制度修改等等一系列的工作。系统升级改进过程中文档资料的保留相当重要,完善的文档为系统每一次修改升级留下轨迹及修改依据,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延续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