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企业管理中,信息系统的应用正不断改变着生产管理的格局。尤其是制造执行系统(MES),它在过程控制层面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既介于ERP系统和日常操作之间,又在这两者之间架起了桥梁。通过这些系统,企业能够显著减少数据收集所花费的时间,同时初步分析问题的任务也由控制系统承担,从而有效压缩生产所需的时间。更重要的是,这些系统能够减少花在常规操作上的时间,提升生产的整体效率。
MES的核心目标是打造一个透明、高效的生产环境。通过统一的数据库,这些系统将生产数据无缝地流动起来,提供统一的浏览器访问界面,并通过权限控制确保不同角色可以访问特定的信息。这种系统的设计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可追溯性,使得在发现问题后可以直接追溯到责任人,还通过流程控制实现了操作工和工程师的各司其职。操作管理的整体流程非常清晰,从计划及调度人员的计划排产,到生成生产运行计划和操作指令,再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操作监视、事件监视和操作日志记录,每一步都紧密衔接。
在操作管理的工作流程中,计划及调度人员首先负责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方案,生成生产运行计划和操作指令。这些指令设定了每日的操作要求及目标,并确定了相互沟通的方式。生产开始前,工程师和工艺工程师需要管理标准操作条件,确保所有生产条件符合规范。接下来,操作员、工程师以及组长便可以按照计划进行实际生产。在生产过程中,系统会实时监视操作情况和事件,并生成详尽的操作日志。生产结束后,系统还会生成各种报表,并进行绩效分析,从而帮助企业评估生产效率和效果。
操作管理系统通常分为三个主要模块:操作监控、操作指令和操作日志。这三个模块既各自完成特定功能,又紧密协作,共同实现最大的效益。操作监控模块负责根据操作指令和设定的边界条件来监控生产指标。它会根据设定的目标和边界条件报告偏差,提供界面让操作工输入偏差原因,并利用多种算法评估超标后的影响。系统可以设定数千个监控目标,每个目标都有独立的边界条件,并在设备停机时记录偏差信息。通过班组轮转表,系统自动生成当班班组的信息,并以树形结构展示工厂结构,监控关键指标。
操作指令模块则配合操作监控,负责修改监控目标的上下限,并将月计划细化为每日的操作指令。指令涵盖了边界管理及相关记录,通过创建、审核、激活等流程,确保指令的有效性和准确性。这些指令与设备和装置密切相关,为不同设备发布不同的操作指令,从而实现更精确的控制。
操作日志模块为操作工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界面,用于记录班次中的重要信息,实现在交接班时的信息电子化。它包括创建、提交、确认的完整流程,并根据实际岗位设计了权限控制,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相关信息。操作日志与操作监控、操作指令模块紧密集成,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自动生成相关信息,提供例行任务的下达和完成结果的反馈工具。
总之,生产管理系统通过优化操作流程、提升数据透明度和协同效应,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。通过有效整合操作监控、操作指令和操作日志模块,企业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更高水平的控制和管理,最终推动整体业务的持续发展。